行業標準《建筑工程風洞試驗方法標準》,編號為JGJ/T338-2014,自2015年8月1日起實施。
風洞試驗是確定建筑工程結構風荷載的重要手段,是對《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有關風荷載規定的必要補充。《建筑工程風洞試驗方法標準》不僅為提高建筑工程風洞試驗的質量、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和標準,也為結構工程師與風工程研究、咨詢人員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必將為建筑工程結構抗風安全和風環境優化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主編金新陽研究員就標準條文要點進行了解讀,希望可以幫助設計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標準。
試驗參數模擬
大氣邊界層:風洞試驗應按現行荷載規范規定的地面粗糙度類別模擬大氣邊界層。為保證大氣邊界層的模擬精度,對風洞內模擬風剖面的測點數量、覆蓋范圍、測點間距等都做了明確規定。
試驗模型:試驗模型應與試驗原型的幾何相似,應包括建筑表面的主要建筑部件和裝飾物,還應模擬周邊的環境,包括建筑物、構筑物、顯著突出的地形等。并對模型的阻塞比、與風洞壁的距離做了明確規定。
CFD數值模擬:對風環境風場模擬與舒適度評估、風致介質輸運、風致積雪漂移等特殊風工程問題,也可采用CFD數值模擬的方法。標準通過附錄A規定了數值模擬方法的基本要求。
風洞設備與標模測試
風洞:用于建筑工程試驗的風洞設備,投入使用前應通過風洞的驗收和流場校測。驗收時,應對設備項參數、流場性能、運行狀態等做出結論,并形成驗收意見;流場校測要對氣流穩定性、背景湍流度、軸向靜壓梯度、流場不均勻度等指標進行測量。
測試設備:商業產品化的風洞試驗設備應具有合格證書和檢驗證書,自主研發的風洞試驗設備應滿足測試精度的要求,并規定了定期校準、日常維護、量程和精度等對試驗測試儀器的各項具體要求。
標模測試:標準按低矮建筑和高層建筑分別給出了兩類典型建筑的標準模型和標準測試方法,用于檢驗風洞試驗系統的可靠性。標準中收集整理了以往國內*先進風洞的試驗結果和現場實測結果,通過數據比較可以判斷風洞試驗結果的合理性。
風荷載試驗
風荷載試驗主要包括測壓試驗、測力試驗和氣動彈性模型試驗。根據三種不同類型試驗的特點,標準分別對各類試驗的適用范圍、試驗模型、試驗方法和成果應用做出規定。
測壓試驗:測壓試驗的目的是得到建筑表面平均壓力和脈動壓力的分布,據此也可結合動力學分析方法進行風振計算,進一步獲得建筑結構的位移、加速度等風致響應,為建筑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設計提供風荷載依據。
測力試驗:直接測量模型在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扭矩、剪力等整體受力以及動態響應。測量結果可用于估算基本振型接近直線的工程結構的風致響應。
氣動彈性模型試驗:氣彈試驗是為了可準確評估氣動彈性力而進行的,主要針對那些剛度和阻尼均較小、風致振動幅度較大、風和結構的耦合作用對結構響應的影響不可忽略的建筑,如超高層建筑、高聳結構、柔性屋蓋、索膜結構等。
zui小風荷載限值:依據風洞試驗報告提供的風荷載,考慮風向的風速折減系數不應小于0.85,主結構風荷載不應低于按現行荷載規范計算值的70%,圍護結構風荷載不應低于按現行荷載規范計算值的80%。
風環境試驗
試驗目標:新建的建筑物密集的大型商業或住宅區域,風環境可能對建筑品質有較大影響,在研究建筑方案時宜通過風環境試驗判斷方案的合理性,并對建筑布局進行調整優化;建在現有城區的規模較大的新建工程,應通過風環境試驗評估其對既有區域的風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對那些風環境要求較高的建筑工程,如綠色建筑,應評價和優化其周邊風環境的舒適度。
風環境評估:本標準在規定風環境評估準則時,參考了國內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并考慮到國內氣象資料相對并不完備的現實情況,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評估方法。在能夠獲得氣象資料時,可根據日zui大風速記錄或者逐時風速記錄計算不同風速的發生頻率,參考Davenport的舒適度分級指標對風環境進行分類。而當缺乏氣象資料時,則可采用平均風速比對風環境舒適度作出定性評價,在所有風向下的平均風速比均不宜小于0.1,主導風向下的平均風速比不宜大于1.2。
結論
研究編制建筑工程風洞試驗標準,對保證風洞試驗質量,提高試驗可靠性十分必要。風洞試驗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日趨成熟,其理論體系和工程應用時的分析框架已基本成型,標準編制時機已經成熟。但風洞試驗中仍然存在一些難點問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尚無法完*,現有標準充分考慮了具體規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將在實施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