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材應實現全過程*化
點擊次數:2453 更新時間:2013-05-27
工控摘要: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極為相似,都強調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與環境實現協調統一發展。“綠色建材”的提出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產物,與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中的基調相一致。
強化對綠色建材動態特征的認識
綠色建材的內涵可以簡單歸結為從全生命周期考量的具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特征的建筑材料,其應包括靜態特征和動態特征兩個方面。而根據我們多年來對與綠色建筑及其相關領域有關的人群進行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人對靜態特征的關注度和認知度普遍較高,對動態特征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綠色建材的靜態特征指的是在去除時間因素影響外,其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種關系既包括從自然環境中索取的zui小化,也包括材料在存續期間內對自然環境所造成負面影響的zui小化;而動態特征則是從時間維度考慮,某種材料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持續性特征,這樣來看,動態特征本身具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復發性特點,這也是造成人們對于綠色建材的動態特征認知度較低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任何一種材料在其取得、加工、生產、運輸、使用、再造、廢棄、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里,其所具備的特征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綠色建材就是要求在這個全生命周期里做到全過程的*化,而不是僅僅強調其中的某個或幾個片段的*。而在某種程度上,只有符合動態考察標準的建筑材料,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材。
處理好新標準與既有標準的關系
綠色建材應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本質更安全、適用更便利,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這是綠色建材的全新內涵,在這個內涵中,就包括了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的特征。對于綠色建材產品標準體系的建立,就應該從其內涵入手,并著重強化對建筑材料動態特征的考量,篩選關鍵性考核指標,圍繞這些指標制定相應的生產、檢測、使用和廢棄標準。
在建立標準體系時,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其與既有標準的關系。與建立綠色建筑的其他標準相似,在建立綠色建材標準體系時,應特別處理好標準的全面性與個性化之間的關系,不能淪為既有標準的大集中,而應強調有效地集成優化。所謂“集成”,指的就是要圍繞“綠色”的核心要求遴選出所有的關鍵性指標,并依據具體材料的特質,形成完整有機的體系;所謂“優化”,則指的是突出“綠色”重點,有意識地弱化安全、表觀等非綠色的、材料的基本特性要求,突出對材料環境影響特征的規制要求。同時,應在通過從同類指標中抽取代表性的指標、確立*指標后,摒棄其他同類指標。換句話說,“集成”不是面面俱到,“優化”強調打擊。
需求入手推動綠色建材產品發展
根據初步估算,我國目前綠色建材僅占建筑業用材料的10%左右,產業規模僅為3500億元左右。然而按照《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的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改造近6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的目標保守估測,“十二五”期間至少可帶動綠色建材消費約2萬億元。隨著綠色建筑行動有序推進和綠色建材大力發展,到2015年,綠色建材占建材工業比重有望提高到25%,比2012年至少增加10個百分點。
而近日,美國住宅建筑業協會提供的一組數據也顯示出,美國綠色建筑材料正在以每年11%的增長率遞增,到2017年產值將達866億美元。從這些數據中可以了解到,綠色建材的發展在未來是建筑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綠色建材的發展除了國家政策上的引導,建筑行業自身的推動之外,同時離不開下游市場的開發,消費者對于環保產品的選擇。所以,在制定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需求”方面。
首先,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使用者應該是設計師,他們的設計理念、方向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費潮流。因此,在制定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時候,應該按照設計師的工作模式和建筑行為的推進進程,對產品進行分類。由外而內,從遵循場地、外圍護結構、結構體系等方面展開邏輯,在此基礎上,每個分板塊還可以根據設計師的習慣進行細分。
其次,應該充分考慮到市場、消費者方面,因為他們對于綠色建材產品的需求可以推動這個行業*地發展。因此,應該協調統一各種渠道的媒體宣傳、政府的持續示范、有效地激勵補貼(針對消費者而非建設者或設計者)等手段,讓消費者了解到綠色建材的真正價值。
以往,我們一般采取走開發商和設計院的推廣路線,通過推出標準、加大宣貫力度,推進開發商和設計院對新材料的認知、接受和使用。但事實上,這種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對于設計機構和設計師而言,國家和行業標準是工作底線,而“綠色”本質上應是在底線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這個要求除了來自設計師自身的追求,更直接的是客戶的需求。因此,只有提高消費者對于綠色建材產品的熱衷度,才能為綠色建材的發展提升動力。
強化對綠色建材動態特征的認識
綠色建材的內涵可以簡單歸結為從全生命周期考量的具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特征的建筑材料,其應包括靜態特征和動態特征兩個方面。而根據我們多年來對與綠色建筑及其相關領域有關的人群進行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人對靜態特征的關注度和認知度普遍較高,對動態特征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綠色建材的靜態特征指的是在去除時間因素影響外,其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種關系既包括從自然環境中索取的zui小化,也包括材料在存續期間內對自然環境所造成負面影響的zui小化;而動態特征則是從時間維度考慮,某種材料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持續性特征,這樣來看,動態特征本身具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復發性特點,這也是造成人們對于綠色建材的動態特征認知度較低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任何一種材料在其取得、加工、生產、運輸、使用、再造、廢棄、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里,其所具備的特征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綠色建材就是要求在這個全生命周期里做到全過程的*化,而不是僅僅強調其中的某個或幾個片段的*。而在某種程度上,只有符合動態考察標準的建筑材料,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材。
處理好新標準與既有標準的關系
綠色建材應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本質更安全、適用更便利,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這是綠色建材的全新內涵,在這個內涵中,就包括了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的特征。對于綠色建材產品標準體系的建立,就應該從其內涵入手,并著重強化對建筑材料動態特征的考量,篩選關鍵性考核指標,圍繞這些指標制定相應的生產、檢測、使用和廢棄標準。
在建立標準體系時,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其與既有標準的關系。與建立綠色建筑的其他標準相似,在建立綠色建材標準體系時,應特別處理好標準的全面性與個性化之間的關系,不能淪為既有標準的大集中,而應強調有效地集成優化。所謂“集成”,指的就是要圍繞“綠色”的核心要求遴選出所有的關鍵性指標,并依據具體材料的特質,形成完整有機的體系;所謂“優化”,則指的是突出“綠色”重點,有意識地弱化安全、表觀等非綠色的、材料的基本特性要求,突出對材料環境影響特征的規制要求。同時,應在通過從同類指標中抽取代表性的指標、確立*指標后,摒棄其他同類指標。換句話說,“集成”不是面面俱到,“優化”強調打擊。
需求入手推動綠色建材產品發展
根據初步估算,我國目前綠色建材僅占建筑業用材料的10%左右,產業規模僅為3500億元左右。然而按照《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的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改造近6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的目標保守估測,“十二五”期間至少可帶動綠色建材消費約2萬億元。隨著綠色建筑行動有序推進和綠色建材大力發展,到2015年,綠色建材占建材工業比重有望提高到25%,比2012年至少增加10個百分點。
而近日,美國住宅建筑業協會提供的一組數據也顯示出,美國綠色建筑材料正在以每年11%的增長率遞增,到2017年產值將達866億美元。從這些數據中可以了解到,綠色建材的發展在未來是建筑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綠色建材的發展除了國家政策上的引導,建筑行業自身的推動之外,同時離不開下游市場的開發,消費者對于環保產品的選擇。所以,在制定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需求”方面。
首先,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使用者應該是設計師,他們的設計理念、方向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費潮流。因此,在制定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的時候,應該按照設計師的工作模式和建筑行為的推進進程,對產品進行分類。由外而內,從遵循場地、外圍護結構、結構體系等方面展開邏輯,在此基礎上,每個分板塊還可以根據設計師的習慣進行細分。
其次,應該充分考慮到市場、消費者方面,因為他們對于綠色建材產品的需求可以推動這個行業*地發展。因此,應該協調統一各種渠道的媒體宣傳、政府的持續示范、有效地激勵補貼(針對消費者而非建設者或設計者)等手段,讓消費者了解到綠色建材的真正價值。
以往,我們一般采取走開發商和設計院的推廣路線,通過推出標準、加大宣貫力度,推進開發商和設計院對新材料的認知、接受和使用。但事實上,這種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對于設計機構和設計師而言,國家和行業標準是工作底線,而“綠色”本質上應是在底線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這個要求除了來自設計師自身的追求,更直接的是客戶的需求。因此,只有提高消費者對于綠色建材產品的熱衷度,才能為綠色建材的發展提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