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2013在不經意間已離我們而去?;厥?013,對于“智慧城市”這個誕生并不算太久的新生概念來說,不可謂不火爆。國家相關重大政策陸續出臺,國家*對智慧產業高度重視,各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智慧城市試點活動、會議論壇層出不窮,相關標準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投資日益高漲,整個中國似乎陷入了智慧熱。然而在現象火熱的背后,也難免引發我們的一些反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設是否達到了當初設計的目標?是否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實惠和便利?也許現實并沒有理想般美好。2014年初,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和大家一起回顧2013年智慧城市我們一起見證過的那些事兒,希望能從事件中總結經驗、反思問題,愿同社會各界一道共同為迎來2014智慧城市建設的美好前景而努力。
一、*出臺政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2013年8月,*出臺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并提出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未來,在促進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實施“信息惠民”工程的同時,要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共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除此之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也聯合起草了《關于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旨在加強部際協調,推進智慧城市有序發展。
*政府已經意識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尤其是克強總理表態新型城鎮化會帶來巨大商機,力挺智慧城市建設,給市場發出了強烈信號,到十二五末期以至十三五將催生一個10萬億級的市場。從上看,IBM、Gartener等把智慧城市被評為未來科技趨勢之一。智慧城市在*范圍內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我國來講,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統籌城鄉協同發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果到今天你的企業還沒有在智慧城市上進行部署,那么你已經out了。我們相信智慧化的深入推進將讓政府運行更加,產業發展更加智慧,zui終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
2013年1月29日,*公布*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8月5日,*公布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第二批),確定了103個城市(區、縣、鎮)試點。12月13日,*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與微軟中國共同宣布將組建“*數字城市工程中心智慧城市技術解決方案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中國未來城市智慧發展重要技術支撐平臺。
*提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目標。新型城鎮化發展,城鎮現實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新興信息技術的大發展以及智慧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負責城鎮化建設的*部門,其推出的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定位在“智慧地推進城鎮化”實在是切中要害。但是,一年之內先后兩批近200家的試點速度是否太快?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尚待時間檢驗。此外,微軟在7月份推出名為CityNext(未來城市)的計劃,這次算是在中國正式啟動了,讓城市客戶基于微軟現有的基礎設施,并結合其在移動互聯、云計算、社交、大數據的技術優勢來打造智慧城市是微軟的戰略,愿景很美好,但是棱鏡門事件時時都在提醒我們合作中的技術主權和安全問題。
三、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確定合作試點城市
2013年11月21日,在由*、*聯合主辦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上,雙方圍繞智能、可持續城市發展的主題,確定了各自的15個試點城市,共同作為中歐智慧城市合作試點城市。至此,*,*,*,*等部委都涉及到了智慧城市試點或相關工作。
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缺乏頂層設計和部際統籌配合,導致目前國內的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政出多門。從2006年左右概念提出以來,地方政府、企業和專家一直在呼吁這個事情,但效果不好。到目前為止,八部委參與起草的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指導意見仍未出臺,我國智慧城市的總體推進亟需頂層設計。但愿智慧城市建設不會重蹈“九龍治水”的覆轍。
四、國家*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
2013年11月5日,國家*發布了《關于印發2014中國旅游主題年宣傳主題及宣傳口號的通知》,“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成為2014年旅游宣傳主題。鼓勵各地要結合旅游業發展方向,以智慧旅游為主題,引導智慧旅游城市、景區等旅游目的地建設,尤其要在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和智慧營銷三方面加強旅游資源和產品的開發和整合。
旅游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支柱,既是民生的重要內容,又是拉動內需、帶動經濟發展及改善民生的重要產業,“智慧旅游年”將是智慧應用在行業落地的代表。其實不僅是國家*,國家*、國家*、國家*等部門也紛紛加強了行業的智慧化管理與推進,這是智慧化在各行各業影響不斷深化的表現。智慧的理念已經開始深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角落。
五、第三方機構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2013年10月10日,在*的指導支持下,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在京成立。該聯盟由中國電子商會、*等國內百余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發起并建立。至此,中國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聯盟達到四個,分別是: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國家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推進聯盟、中國智慧城市發展促進工作聯盟。此外,中國智慧科學研究院、中國智慧城市網、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門戶和研究機構紛紛組建,*、*、*等下屬的支撐機構、行業組織、標準制定機構等也都按照自身定位加快智慧城市布局,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三方推進力量愈加強大。
第三方機構的存在可以彌補政府在市場化推進機制方面的不足,是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之間的“調和劑”。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第三方機構可以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很好的資源匯聚平臺,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產業促進、標準制定、應用技術開發、人才培訓等各類公共服務。但是,第三方機構關鍵是要找準自身工作的定位,培養專業化能力,同時要加強協助配合,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共同促進智慧城市良性有序發展,避免無序發展。
六、金融資本青睞智慧城市建設
2013年“智慧城市”概念在資本市場上引發了炒作熱潮。例如*智慧城市試點啟動后,A股市場中包括互聯網、智能電網、觸摸屏在內的“智慧城市”相關概念板塊均出現了逾2%的漲幅。4月,繼國開行提供不低于800億元的投融資額度后,又有多家商業銀行表示將支持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投資超過4400億元。根據目前的投資水平估算,“十二五”期間全國建設智慧城市的總投資規模將會達到2萬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僅智慧城市這一主題投資將高達2008年金融海嘯時國家投資額的一半。毫無疑問,這是2013年市場中zui大的主題投資機會。國家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的態度,給了資本市場極大地信心。政策和資金都有了,小伙伴兒們還等什么呢?
七、智慧城市建設拉動產業快速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從兩個方面拉動了產業的發展,通過基礎信息網絡、數據中心、云平臺,社會應用服務系統建設,一方面是帶動了軟件和信息服務、云計算、物聯網、電子信息制造、移動互聯網等“智慧型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動了裝備制造、農業、化工、機械加工等“傳統行業智慧化”,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隨著“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平安城市、電子政務、數字醫療等眾多應用領域將受到帶動,從而對云計算、物聯網、安防、數據挖掘及處理等產業鏈上下游軟硬件企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智慧城市不僅可以催生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產業形態,還可以引發相關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使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深化與加強。預計智慧城市的發展將帶來上萬億元的相關產業增加規模,這些產業伴隨著智慧城市的推進而壯大,將成為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僅從8月國家*公布的數據來看,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帶動影像獲取、應用系統開發等領域快速發展,已拉動地理信息產業服務產值300多億元。智慧城市建設所帶動的投資以及增加的城市發展紅利,由此可見一斑。智慧城市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既可以逐步解決過往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城市發展信息化服務業,是更為健康與穩定的發展模式。
八、智慧城市標準制定工作加速推進
2013年,國內的電子標準化研究院、住標委、電信研究院等部門紛紛加快部署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建設,出版了相關標準或報告。11月,標準化組織(ISO/IECJTC1)在全會中正式通過了我國提議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組”的決議,并由*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有關人員擔任召集人和秘書,美國、法國、韓國、日本、加拿大、荷蘭、德國、英國、新加坡均表示將積極參加研究組工作。此項決議通過是我國在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對于建立我國在智慧城市標準領域的、促進國內智慧城市標準協調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體系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設無序發展的保障條件。盡管我國在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國內有多個組織提出了要建立智慧城市“國家標準”,未免讓我們對標準制定的協調工作產生了一些擔憂。
九、國內外企業搶灘中國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市場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來,國內外企業紛紛加強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布局,搶灘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市場。如IBM建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加快在全國布局,微軟提出CityNext(未來城市)的計劃。除歐美跨國*之外,連日本NEC以及韓國KT等公司也紛紛瞄上了中國智慧城市市場。從國內情況來看,三大運營商紛紛提出智慧城市戰略,搶灘頂層規劃和建設市場,國內的太極、神州數碼、文思海輝、中軟等企業紛紛建立智慧城市研究院。軟件和產品開發商、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管道提供商、平臺運維商紛紛搶灘智慧城市市場。加之各類研究機構、行業組織也紛紛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競爭異常激烈。
2013年是智慧城市建設市場爆發增長的一年,短短一年時間內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市場似乎已陷入一片“紅海”,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市場火熱的背后,是否真正實現了智慧城市建設“惠民、興業、理政”的目標?有報道說,中國投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有幾百個,但看到成效的少之又少。難免不讓人對智慧城市建設管理和行業推進模式產生反思。
十、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2013年,乘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東風,各地方政府在各種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引導下,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設計參與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這里面既有寧波、上海、無錫、杭州、北京、深圳等發達城市和地區,也有像牡丹江、綿陽、廣安、安陽、敦煌等欠發達地區。在上海,10月25-31日舉辦的“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讓市民親身感受、體驗、了解到智慧城市的種種便捷;在廈門,城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建設了交通云、醫療云、教育云、移動互聯網四朵云,為全市提供公共服務,有力支撐了“美麗廈門”和“幸福廈門”建設。在無錫,提出了“一個中心 三個平臺 N個應用”的智慧城市建設架構,在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民生、智慧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了智慧城市評估機構的連續垂青。在中部安陽,這個古老的鑄造之都提出了以工業設計促進信息消費,帶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路。在西部城市廣安,建設了智慧廣安門戶,為小平120周年誕辰獻禮。
畢竟地方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找到自身的城市特色和定位,不能一哄而上,人云亦云,要找準智慧城市的切入點,做好頂層設計和運行規劃,創新體制機制,保障信息安全,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智慧城市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