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材標識即將開始發放
點擊次數:2533 更新時間:2014-06-16
摘要:近年,在*、*等部委大力推進綠色建筑行動的背景下,如何引導規范與建筑休戚相關的建材市場,如今高層已有了想法。規范和引導建材市場,也是當下房企的呼聲。
市場存2萬億元的綠色建材消費需求
作為新生名詞的綠色建材,市場呈現出魚龍混雜態勢。綠色建材指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但目前廠商宣傳的綠色建材,往往僅具備某一方面的綠建屬性。也有不法廠商虛假炒作綠色建材,誤導消費者。
對綠色建材資格鋌而走險的追逐背后,是看似龐大的綠色建筑市場需求。按照*、*《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據相關測算,按照上述發展目標,至少可帶動2萬億元的綠色建材消費。
部委對綠色建材的邏輯定義
而部委對綠色建材的邏輯又是怎樣的呢?綠色建材市場或比測算得還要大。除了綠色建筑外,所有土木工程都用材料。目前我們提的是綠色導向要求,故而所有建材都希望進入綠色名單,擴大銷售額。政府層面會逐步控制,綠色建筑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未來會改成必須選用綠色建材。政府引導建材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方向發展,而不轉向的建材產品進入市場會越來越難。綠色建材推動綠色建筑計劃開展,當有一天城市都是綠色建筑,這個概念就要退出了,因為它成為了當時再普通不過的房子。
據CTC透露,其受*及*委托已進行過對綠色建材評價體系和綠色建材認證制度和產品目錄的研究。實際政府層面的綠色建材標識馬上要開始發放,這個標識計劃牽頭的是*和*,目前仍在尋找合適的第三方的評價機構,同時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將對評價工作展開不同分工,預計今年便可正式啟動。
“我國現有的建材類標準1000余個,生成綠色建材標準為綠色建筑服務并不容易”。從綠色建材發放標識到全面應用到綠色建筑上需要8-10年的時間。具體原因,因需要考核的數據很多,如能耗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會視建材項目評級成熟度逐步導向建筑市場。如水泥環評、能耗等評審條件就較充分,則會優先導向市場。
但在時宇的眼里,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仍只是看起來美好。他表示,到2013年底,萬科完成綠色建筑1707萬平方米,占全國目前總面積的10%。別人覺得萬科,實際卻是綠色建筑的悲哀。綠色建筑每平方米成本高出普通住宅100元左右,很多開發商不愿投入到這項事業中,究其原因是社會上對綠色建筑的認知不夠,消費者不愿為綠色建筑買單,開發商也不愿自掏腰包。
綠色建筑到底能走多遠,除了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外,更為重要的則是企業和消費者的認知。只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市場存2萬億元的綠色建材消費需求
作為新生名詞的綠色建材,市場呈現出魚龍混雜態勢。綠色建材指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但目前廠商宣傳的綠色建材,往往僅具備某一方面的綠建屬性。也有不法廠商虛假炒作綠色建材,誤導消費者。
對綠色建材資格鋌而走險的追逐背后,是看似龐大的綠色建筑市場需求。按照*、*《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據相關測算,按照上述發展目標,至少可帶動2萬億元的綠色建材消費。
部委對綠色建材的邏輯定義
而部委對綠色建材的邏輯又是怎樣的呢?綠色建材市場或比測算得還要大。除了綠色建筑外,所有土木工程都用材料。目前我們提的是綠色導向要求,故而所有建材都希望進入綠色名單,擴大銷售額。政府層面會逐步控制,綠色建筑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未來會改成必須選用綠色建材。政府引導建材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方向發展,而不轉向的建材產品進入市場會越來越難。綠色建材推動綠色建筑計劃開展,當有一天城市都是綠色建筑,這個概念就要退出了,因為它成為了當時再普通不過的房子。
據CTC透露,其受*及*委托已進行過對綠色建材評價體系和綠色建材認證制度和產品目錄的研究。實際政府層面的綠色建材標識馬上要開始發放,這個標識計劃牽頭的是*和*,目前仍在尋找合適的第三方的評價機構,同時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將對評價工作展開不同分工,預計今年便可正式啟動。
“我國現有的建材類標準1000余個,生成綠色建材標準為綠色建筑服務并不容易”。從綠色建材發放標識到全面應用到綠色建筑上需要8-10年的時間。具體原因,因需要考核的數據很多,如能耗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會視建材項目評級成熟度逐步導向建筑市場。如水泥環評、能耗等評審條件就較充分,則會優先導向市場。
但在時宇的眼里,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仍只是看起來美好。他表示,到2013年底,萬科完成綠色建筑1707萬平方米,占全國目前總面積的10%。別人覺得萬科,實際卻是綠色建筑的悲哀。綠色建筑每平方米成本高出普通住宅100元左右,很多開發商不愿投入到這項事業中,究其原因是社會上對綠色建筑的認知不夠,消費者不愿為綠色建筑買單,開發商也不愿自掏腰包。
綠色建筑到底能走多遠,除了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外,更為重要的則是企業和消費者的認知。只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